创新主体快速发展提档升级持续升温 新旧动能转换为衡水市“换”来发展新活力
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讯(记者杜静)去年以来,衡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提档升级持续加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创新主体快速发展。我市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动力和主抓手,大力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2017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98亿元,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6%,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瑞丰动力在香港主板上市,养元饮品在上交所上市,老白干成功并购联想旗下丰联酒业。同时,我市扎实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河北省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家研究中心纳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衡水衡职创业基地投资有限公司两个“双创”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我市开展百家“央企名企京企津企进衡水活动”,与中冶集团、东方园林等20家投资者签署了战略协议。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与京津对接合作项目已达521项,总投资6088亿元。高铁广场、植物园、滏南新区综合管廊已成功合作,京津冀数字金融产业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新材料钒钛全系、中核建“两基地一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冀州旅游设施装备产业园、阜城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深州京津冀产业协作园等共建园区与数十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同时,我市积极搭建“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三大创新平台,投资110亿元的数字金融及信息安全产业总部基地、投资116亿元的北京和平铝业新型铝型材深加工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启动中科院钒钛产业全系、中美国际生命科学苑等10余个高新产业项目,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等高端人才齐聚于此。衡水高新区成功列入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环境高地建设取得新跨越。我市紧抓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机遇,确立了打造雄安新区交通“南大门”、产业“新腹地”、生活“近郊区”、环境“后花园”的功能定位。石济高铁建成通车,雄商高铁正式启动,我市迈入高铁时代,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要素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推出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9条意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叫响“走遍千山万水、投资就到衡水”的品牌。2017年是我市招商引资引智最活跃、最密集的一年,也是成效最明显的一年:成功举办衡水北京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对接恳谈会等高规格招商活动16批次,外出招商500多批次,邀请客商来衡对接380批次,累计签约项目139个,总投资2364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活力迸发。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评价。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稽查”试点,实现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服务。我市电子招投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市,全省唯一实现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市本级和10个县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近1500枚公章退出历史舞台;再次整合近40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企业市场主体全链条服务模式,实现“一照通”。产城教融合发展,13家省级开发区四项重点改革全部落实,5个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各县市全部规划了教育园区,安平、武邑、阜城等县实现了全部初高中学生进城。智慧城市快速推进,“一中心两网络三平台十应用”建设加快推动,衡水市主城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实现全覆盖,市民卡、大数据中心等基础工程和智慧医疗、平安衡水等专项工程进度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