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品牌加盟网 > 加盟资讯 > 跋山涉水 只为“诊治”大山

跋山涉水 只为“诊治”大山

大山外语 

(原标题:跋山涉水 只为“诊治”大山)

冬月温州大山里显得格外寒冷,往日山中的清泉流淌的泠泠之声,似乎在低温中流淌的是不可触摸的刺骨。站在陡峭的山坡上,感觉风从四面八方侵袭过来,让你难以抵抗。

即使遇到这样的冷天,温州大山里,还总时不时有群“80后”,在山林中穿梭,即使没有前进的路,他们也会手脚并用到达每一个需要勘查的地点。

这群年轻人就是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质环境调查三院(下文简称“地环三院”)的工作人员。无论寒暑,他们都行走于大山之中,就是为了对温州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因此他们被称为大山的“医生”。

前几日的一个清晨,地环三院的3名工作人员便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温州永嘉县鹤盛镇垟京村。该村背临大山,处于绿色怀抱之中。

葱郁的山林和绕村的溪流,对于山外之人而言,无疑是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然而,在这美景之中,却暗藏着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

“遇到暴雨天气,这些泥石流隐患点容易激发泥石流灾害,从而对山下的居民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所以我们技术人员要到这些隐患点进行实地勘查,查明地质灾害的基本要素,分析灾害成因机制。”胡志生说,他们的活就是要把地质灾害摸清楚,以便对症下药。

找到了泥石流冲沟,轻装上阵的记者便随着3位身背着沉甸甸工具包的技术人员沿着沟道上山。上山的路并不如开始想象的那么通畅,特别是冲沟旁边的小路特别湿滑,因为沟道里往往都有溪水,所以路显得难走。然而工作人员走起这样的路,却显得格外娴熟,他们说,早已习惯了山上的道路。

每经过一段冲沟,技术人员都会对照地形图进行定点记录,同时进行观察拍照和整理相关数据。就这样走走停停,看看敲敲,量量记记,大家向沟谷的上游走去。

风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冷,路也越来越难走,有的地方甚至得手脚并用,一不留神容易滑倒。“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冬天来山里,夏天的话,经常会遇到蛇,有的甚至有小手臂那么粗壮,特别恐怖。”工作人员林忠信说,天热的时候,行进在草丛中,特别闷热,很容易中暑,相比而言还是喜欢冷天上山。

抵达沟谷源头后,工作人员又是一通测量与讨论,寻找预判隐患成因机理,素描记录线索数据等等。“经过一系列紧密配合的调查步骤后,我们对隐患点的认识更加详尽全面,这样对于我们后期的治理方案设计而言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张忠文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点的勘查工作比较轻松,有些冲沟的汇水面积较大,那么勘查往往是一大片区域,可能要连续作战多日,非常辛苦。

一个隐患点的所有勘查工作完成后,便是要进行治理方案的设计,这还涉及到需要收集隐患点的气象资料、灾害历史记录等等资料。

这个不需要跑野外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并不简单。“每份方案,一般需要两人完成,大约要花半个月的时间,每一个细节,我们都需要严格操作,来不得马虎。”工作人员黄益灵说,因为这涉及到地质灾害防治,这背后与之关联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草草了事。

工作人员说,他们也经常遇到一些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会和他们“诉衷肠”。有的人居住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但是不愿意搬离,也有的人居住在安全地域,却急于搬迁,那么这些人都会找到黄益灵他们,希望能够在成果报告里面满足他们的意愿。“我们的成果是直接指导当地政府进行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工作的,这绝对是要让事实说话,我们拒绝一切虚假。”

2017年3月1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积极减灾、主动防灾。

而关于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以及治理方案设计的重任,就落到相关的地质部门。温州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就落到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的有关工作人员肩上。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质环境\u00A0调查三院总工程师胡志生说,我省多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温州地区相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1578个,占全省1/3左右,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技术人员一个一个去调查或勘查。“截至2017年年底,我队全年先后出动技术骨干1000多人次,完成千余处历史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的现场复核排查;参与多等县市的近百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专项调查工作,重新圈定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完成威胁范围内威胁人数的统计工作,共提交地质灾害隐患核销报告数百份。”

(原标题:跋山涉水 只为“诊治”大山)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