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u00A0\u00A0\u00A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u00A0”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u00A0\u00A0\u00A0\u00A0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u00A0\u00A0\u00A0\u00A0《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u00A0”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u00A0\u00A0\u00A0\u00A0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u00A0”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u00A0\u00A0\u00A0\u00A0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u00A0” \u00A0\u00A0\u00A0\u00A0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兰姐姐点评】 \u00A0\u00A0\u00A0\u00A0这是201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是以漫画“巴掌与吻”为材料的作文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说明,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不要只唯分数论。 \u00A0\u00A0\u00A0\u00A0本文是考场中难得一见的精彩议论文。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全文紧紧围绕着\u00A0“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体现了考生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文章最可圈可点赞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 |
微博: |
|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