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无论是那个层级的,首先肯定是一个团队的leader,无论你是团队初创的元老,抑或是空降下来的,或是提拔上来的,都要明白一点:如果你希望你的团队能够相对较长时间凝聚在你的周围,能够遵从你的指令去实践活动,不是来自你的位高权重,而是德高望重。
作为一个组织(或者团队)的leader,基本的职责就是要完成组织的使命,如果是卓越管理的话,那就是能够保证组织(或者团队)的能力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在做人和做事两方面取得成功
首先要能够输出价值观:
做人,不仅指自己的做人,还要能够引导、倡导、帮助团队内其他成员如何成长,如何做人,要能够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
作为一个组织(或者团队)的leader,需要你能够在团队内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观的逐渐协调与认同,通过一致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关系纽带往往更能经得住时间和困难的考验,并且能够形成内驱的动力。
这一点再发挥一些就涉及到企业文化了,稍微多说几句。如今各种各样的企业林立,如同生物的多样性,有鹰击长空,有虎啸山林,也有专门生活在阴沟里的各种生物,企业文化也具有多样性,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但却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够长到多高,走到多远。套用胡紫薇大闹奥运频道发布会上说过的话,“一个企业在不能输出其价值观之前,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
其次要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
对待团队内的其他成员,应一律平等,不要摆出“官模官样”,颐指气使。我对下属说,我们仅仅是工作岗位不同,职责权限不同,作为人,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会给你们足够的尊重,当然也希望你们给予我足够的尊重,但其原因都是一样的。
再次要能够合理的规划工作,分配任务
一个好的将领在排兵布阵、指挥战斗时,不是看他把问题设想的多么全面,而是出招的稳准狠,我就知道敌人走哪条路,以什么方式攻击,我们就这样去应对,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去赢得战役。而不是撒下天罗大网,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下属是有限的,下属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下属拼死拼活,结果发现,你布置的10项工作只有一项有意义,其余都是无用功,甚至全部无意义,一来二去,谁还会认真落实你的工作部署,更何谈工作质量了。
有人会说这样风险太大,没办法,作为领导你必须承担风险,因为资源从来都是紧张的。化解风险,规避风险的方式是你采取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无度的使用资源。
最后要能够给予成员指导和帮助
作为一个领导,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要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要求你会具体的操作,但是至少能够指出方向和路线。
最后说一下“专家级员工”的管理。
希望下属有专家级的员工,因为尤其是以服务为产品的公司,服务团队人员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层次。最好团队内的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的话省很多心,工作分配下去都不用担心完成进度啊效果啊什么的了。
很多人担心专家之间的关系不好处,“文人相轻”嘛,这个其实就看你团队建立的文化氛围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水平越接近,大家互相都有学习,有进步,有发展。
作为领导,你得给每个人以希望,前途,专家级员工,他之后还能怎么发展,有什么路?这个问题往往是企业领导层面应考虑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往往是“华山一条路”,给大家的发展路线就是“当官”,也就是只有“管理”一条线,而看看国外的企业,很多都至少是两条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路你一直可以做到CEO,技术的话你可以到首席科学家。并且待遇上来讲同级别的不同发展路线也不会差很多。所以国外经常能看到50几岁的程序员,系统管理员,那些著名的开源架构,往往都是这些极其资深的程序员写的,纯粹是爱好。在国内,30几岁还在做技术,就被人认为是没出息没发展没前途了。
教会员工用心
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员工说“我已经尽力了”,或者“我尽力而为吧”。这样的回答似乎很美好,但结果往往都不美好,甚至都成了错误的借口。
在教育员工的时候,要求他们不仅要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尽力只能把事情做完,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当员工接受到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可能会不辞劳苦地去做,但有的时候还是出不了预期的结果,真的不是员工没有尽力,只是因为他没有把这件事完全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就少了一些智慧的方法,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循规蹈矩,当然出不来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把事情当成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就可以完成呢?因为他不得不用心。这就好比一个人走乡间夜里的山路一样,一不小心可能就滚下山坡或者滑入水塘,他不得十分小心谨慎,这就是用心。用心了,凡事都能够做好,不是简单地做完成了。
回到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员工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找老板要资源。有资源当然好,没有资源或者在危急关头,怎么去把事情做好呢?这才能显示一个人的珍本事,惟有教员工如何去用心。
“管理”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经营管理者有经商的头脑,却没有管理的才能。想要让自己的员工更具忠诚度,更加用心在工作上,老板们可要仔细做功课了!